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县区人大

延津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历程(第一阶段:1950年--1953年)

发布时间:2021-07-29 丨 阅读次数:

(编者语:为更好宣传和纪念延津县人大常委会设立40周年,延津人大微信公众号将分六个阶段总结回顾延津县人大及其常委会40年光辉历程。第一、二阶段主要以文字形式介绍,之后四个阶段主要以图片形式展示,欢迎读者朋友们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微信截图_20210729173317

在延津县人民代表大会的历史进程中,195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延津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胜利召开,开启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延津的实践和发展。1954年6月,延津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标志着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1981年12月,延津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依法设立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产生县第五届人大常委会,从此揭开了延津人大依法履职的新篇章。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前身。1950年春至1952年2月,延津县先后召开了一至八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医治战争创伤,发展农业生产,贯彻税收政策,实行合理负担以及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和生产救灾等工作。

第九届各界代表会议  延津县第九届各界人民代表会,于1952年3月8日在县城召开。会议讨论了防旱抗旱,生产渡荒,建立工会,组织民校,为烈军属代耕等工作,并作出了相应决议。

第十届各界代表会议  延津县第十届各界人民代表会,于1952年7月2日在县城召开,历时四天,到会代表271人。这次会议主要是进一步发动群众,总结小麦丰产经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解决农民群众怕冒尖怕露富的思想,树立只有组织起来才能丰产的信心。

第十一届各界代表会议  延津县第十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于1952年11月1日在县城召开,代表们讨论了全县土地等级及其相应的每亩产量。全县土地划分为11等,头等亩产为1.7石,11等亩产2.5斗,全县平均亩产一石。大会提出,动员全县人民踊跃交纳爱国粮,加强屯运组织,保证按期完成计划,安全屯运入仓。

第十二届各界代表会议  延津县第十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于1953年3月3日至6日在县城召开,到会代表283人。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县政府《春季工作报告》、《反对官僚主义,改进工作作风的报告》、《关于贯彻婚姻法的报告》。大会提出的工作任务是:进一步组织起来,深入开展爱国增产竞赛运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完成粮食总产1250万公斤,皮棉总产12.5万公斤而奋斗。会议通过民主协商,选举产生27人组成的常务委员会,建立22个代表小组,使人民群众的意见能及时反映到政府中来。

第十三届第一次各界代表会议  延津县第十三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于1953年7月5日在县城召开,历时四天,与会代表268人。会议讨论通过了县政府《关于春季工作总结和建议(草案)的报告》、《关于夏征的报告》、《关于提案解答的报告》,并对以上报告作出决议。会议对抗美援朝、开展秋季丰产竞赛活动、互助合作等工作进行了讨论。会议选举产生了28人组成的常务委员会,建立23个代表联系组,加强了人民与政府的密切联系。

第十三届第二次各界代表会议  延津县第十三届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于1953年10月20日至30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236人。会议以宣传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推动冬季生产、粮食统购统销为中心内容,听取了县委《关于冬季生产建设(草案)的报告》、县政府《关于秋征工作的报告》,并作出了相应决议。


摄影作品
最新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