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人代会

关于新乡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6-03-15 丨 阅读次数:

——2016年2月25日在新乡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文慧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提请新乡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5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稳增长作为全局工作的突出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关键环节发力,总体呈现出经济企稳回升、创新活力增强、结构调整加速、改革开放深入、民生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经济保持平稳增长。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先后制定实施了稳增长促投资“十增工程”、“两大一高”战略振兴工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促进了全市经济回暖向好。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4%,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着力稳工业。实行市级领导分包重点行业企业,100户重点企业反映的152个问题已基本解决到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制定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意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完成兼并重组企业8户,正在推进10户,有重组意向44户。着力扩投资。实施“1118”扩投资促增长行动计划,完善了项目例会、巡回督导、考核奖惩等项目管理机制,健全了月通报、季观摩、半年初评、全年总评工作推进机制,每季度组织重点项目观摩活动,总投资30亿元的华兰生物单克隆抗体生产基地、20亿元的白鹭化纤10万吨绿色纤维等199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月回升。在全省重点项目及产业集聚区观摩点评活动中,获得豫北片区第1名。着力稳房地产市场。出台扶持房地产发展22条意见和个人住房贷款“10大”惠民新政,房地产投资、销售增幅逐步回升,市区二手房交易面积同比增长94.5%。着力破资金难题。推行主办银行制度,143家企业与金融机构签订协议,涉及贷款资金227亿元。企业应急转贷资金规模增至3亿元,完成转贷27笔,累计转贷资金4.7亿元。积极开展融资对接服务,支持企业扩大直接融资,4次银企洽谈会共签约139亿元,到位94亿元,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9家,居全省第3位。争取中央、省建设资金22.1亿元,为历年新高。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15.6亿元,稳居全省前列。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推进工业提质转型。立足比较优势,结合发展趋势,确立产业发展“4325”工程,即优化提升特色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现代家居4大支柱产业,重点突破电池电动车、生物与新医药和电子信息3大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大旅游大健康和现代服务业,力争五年内7大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0亿元。截至去年底,装备制造产值突破1000亿元,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现代家居超过300亿元。电池电动车、生物与新医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7.3%,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个百分点,已成为支撑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产业集聚区加速发展。依托产业集聚区,创新招商模式,加快培育产业集群,通过行业协会签约落地9个产业园区,总投资800亿元,入驻170家企业,在全省稳增长保态势经验交流大会上,我市作了典型发言。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区的综合带动效应进一步凸显。推进服务业提速扩量。制定促进服务业发展94条政策,积极推进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行动,现代物流、金融等服务业快速发展,东方文化步行街成功入选全省首批特色商业示范街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8%,占比达到38.1%,比去年提高1.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升。推进农业稳产增效。深入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和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新增高标准粮田50.8万亩,粮食产量达到86亿斤、比上年增加2.84亿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农业增效转型取得新成就。
(三)转型发展步伐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制定科技创新“1+5”政策体系,组建市科技协同创新创业联盟,新增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和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15家,有4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专利申请量突破4000件。封丘县电商产业园、红旗区国家863(新乡)科技产业园等创业平台发展迅猛,入驻企业89家、创业团队100余个。科隆集团组建全市第一家创客中心。新登记市场主体3.7万户,增长18.4%。大力发展新业态。引进“互联网+”等新业态项目76个,总投资72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103亿元,增长21%。总投资1.2亿元的云计算数据中心一期项目基本竣工。与沪江网在“互联网+教育”等领域开展了深度合作。与深创投设立首期规模1亿元的创业投资基金组建完成。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制定郑新融合发展工作方案,以194个总投资2065亿元项目为重点,加快两市融合发展,其中14个项目已建成,104个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坚持交通先行、互联互通,加快平原路东延等21条道路建设,完成投资6.8亿元。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重点推进平东区域等5个棚户区和公村等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拆迁200万平方米,市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在建项目达51个,7个县(市)完成拆迁197万平方米。获嘉县列入全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比上年提高1.42个百分点。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大力实施蓝天、碧水、乡村清洁工程和城市河流清洁行动计划,预计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完成省下达任务。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创建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
(四)发展支撑不断增强。谋划实施“两大一高”战略振兴工程。推进总投资1590亿元的15个重大项目,开展“互联网+”等10个重大专项,打造大东区、沿黄经济“三区一带”等6个高成长区域。实行市级领导分包制度,逐月督导,统筹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郑州至济南高铁基本确定从新乡东站引出,新乡至焦作城际列入省“十三五”规划并开展前期研究,为新乡东站打造成“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北枢纽奠定坚实基础。新晋高速进入PPP模式采购程序,鹤辉高速加快推进。赵固低热值煤发电2×35万千瓦项目前期手续基本齐备。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实现通水。总投资近80亿元的“5湖4河2渠”生态水系网络工程进展顺利,赵定河综合治理、定国湖工程已正式启动。平台支撑更加坚实。新获批全国产业集聚集群创新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地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全国质量魅力城市、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报国务院待批,这些支撑平台成功创建,不仅提升了我市整体形象,而且也大大拓展了发展空间。
(五)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改革方面。市委部署的43大类194项重点改革任务顺利实施。简政放权深入推进。全面完成市本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工作,市直39家部门行政职权精简至4129项,压缩率达39.6%。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全面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登记制度。投融资体制改革成效显著。进一步取消下放项目核准权限,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成试运行并与国家、省平台贯通。组建全省首个市级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制定了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支持经济发展意见,38个PPP示范项目有序推进。价格改革全面深化。竞争性领域和环节的商品、服务价格基本放开,全面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全面建立居民用水、用电、用气阶梯价格机制。积极推进了大用户电力直接交易工作。其他领域改革成效明显。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圆满完成年度任务。农村、社会信用体系、科技创新、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均取得积极进展。开放方面。把产业集群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开展了“三高五板块”产业招商,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42个,同比增加93个;总投资1109亿元,增长17.2%;在新签约的项目中,产业集群关联项目占比达52.9%。实际利用外资完成9.51亿美元,增长9.3%。检验检疫综合实验楼建成开检,新乡平原综保区申建工作积极推进。
(六)民生持续改善。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十大民生工程”圆满完成。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扎实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104名市派第一书记全面到村就职。加快推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第一批迁建试点中647户群众已搬迁入住,第二批试点已完成前期工作。全市又有5.36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大力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两项工程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县创建实现重大突破。多元合作办学成效明显,本科上线率达51.88%,高出全省9.28个百分点。河南师范大学成为全省第3所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教育部正式批准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申报设置河南工学院,目前正在公示。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和职教攻坚二期工程深入实施,全部免除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学费。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扩建改造县级医院及一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由380元提高到470元。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服务场所全部免费开放。体育、档案、史志、文史、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持续抓好稳岗就业。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城镇新增就业9.6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5.9万人。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新解决了24.5万农村居民和4.2万中小学师生的安全饮水问题,治理9.58万户“低电压”问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01公里,基本实现县县通管道天然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重拳打击和分类处置非法集资,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依法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持续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的大好局面,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这些成绩是在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内部矛盾叠加凸显、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取得的,来之不易,是市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加强监督、有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较多,一些指标未达到年初预期。二是转型发展速度不快,产业结构依然偏重,加工业占比高,新兴产业支撑能力不足,企业效益持续下降。三是投资增速回落较快,在建项目投资规模小,新开工项目储备不足,部分县(市、区)房地产库存过大,经济增长缺乏后劲。四是经济风险隐患增多,环境污染特别是大气、水污染加剧,种粮比较效益下降等。这些都需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6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十三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按照“围绕一个目标、发挥三大优势、实施三大战略、走出一条路子、推进两大一高工程、强化一个保障”的总要求,以开展“招商引智活动年”、“资本运作服务年”、“作风建设年”为抓手,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为动力,调结构、扩投资、增活力、惠民生、控风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节能减排、环境质量改善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任务。
三、2016年全市重大建设项目初步安排
强化项目带动,充分发挥好项目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促进转型升级的关键作用,围绕国家、省重点支持领域和“两大一高”战略振兴工程,强力实施“双12”稳增长扩投资计划,即筛选1200个重点项目,按照“争开工、保投产、抓续建、促前期”原则,建立工作台帐,明确目标任务,细化时间节点,分解落实责任,定期督导检查,力争完成1200亿元的年度投资目标,带动全社会投资持续稳定增长。
工业方面  特色装备制造。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着力推进智能制造,加快装备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推进威猛振动智能移动破碎筛分系统、北方车辆年产3万套车辆在线综合监控系统、河南兴迪锻压年产600台液压设备等项目建设。食品加工。围绕消费升级需求,加快开发符合绿色、安全要求的深加工产品,提高营养食品和功能性食品比重。重点加快百威英博二期、克明面业二期、国基中央厨房等项目建设。纺织服装。围绕化纤原料深加工、高档面料、服装产业,进一步拉伸产业链,打造棉纺生产加工基地,建设高科技纺织服装产业园。重点推进中纺院10万吨绿色纤维、香港锦艺20万锭高档纺纱、华新机织地毯等项目建设。现代家居。围绕家电产业转型升级和家具产业发展壮大。重点推进美林电子大功率商用电磁炉、家具物流园和国家级家具检测中心等项目建设,力争原阳家具产业园投产企业达到48家以上、获嘉县中原家居产业园入驻企业30家以上。生物与新医药。重点推进华兰生物单克隆抗体、双鹭医药产业园化学原料药、拓新生化核苷系列原料药、华隆生物造血干细胞库、华星重组人血白蛋白、佐今明创新型新医药等项目建设。电池电动车。全力推进国家新能源材料及电池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建设,加强新乡电池研究院研发能力建设,重点推进科隆、环宇赛尔、中科、锂动、华瑞等企业新型动力电池、电池材料及产业化项目建设。电子信息。重点加快电波科技城、中兵通信科技园、天光科技三期、芯睿(华丹)电子集成电路、南大苏富特软件园等项目建设。传统产业。重点抓好达新源3.6万吨PETG、孟电水泥上大压小及新型装饰材料、河南二建节能门窗、新亚纸业40万吨食品卡纸、心连心120万吨硝基复合肥、晋开延化80万吨尿素等重大转型升级项目建设。
服务业方面  健康旅游。以南太行国家5A级景区创建为契机,重点做好南太行上八里旅游服务中心、南太行南寨游客服务中心、宝泉景区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推进南太行、平原示范区健康产业园区建设。现代物流。围绕建设与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协同发展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在原阳谋划建设专属园区,大力发展汽车、医药、冷链等特色行业物流。重点推进长德商贸物流城、现代公铁物流园等重大项目建设,规划建设牧野区现代物流园区,培育1家省级物流示范园。现代金融。围绕资本运作服务年活动,大力推进新三板挂牌,力争挂牌企业总数突破30家。谋划推进金融中心,加快金融集聚发展。加强与招商、光大、华夏、平安等股份制银行和洛阳、焦作等地方银行对接,尽快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推进原阳、获嘉、封丘、延津村镇银行建设。加快农信社改革步伐,组建农商行。电子商务。充分利用高校多、大学生多等优势,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新乡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高新区、经开区、平原示范区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建设。以“智慧乡村电子商务富民工程”和“社区综合服务工程”为抓手,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社区试点工程。
交通方面  继续推进“米”字形快速铁路在新乡的布局,加快推进郑济快速铁路和郑济、郑太铁路新乡连接线前期工作,积极推进郑州至新乡至南太行快轨、新乡铁路货运枢纽前期研究。加大新晋高速推进力度,确保鹤辉高速新乡段建成通车;积极推进林州至辉县至焦作、原焦高速东延至封丘至兰考两个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积极谋划提升主城区到各县(市)的快速通道建设,加快 G107东移改线、官渡黄河大桥等项目建设,着力推进G327等二升一改建工程,完善沿黄经济产业带路网,大力实施S308等一批大中修养护项目,提升路网服务能力。做好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收尾工作。
能源方面  重点推动赵固低热值煤发电2×35万千瓦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积极推进宝泉抽水蓄能二期项目前期工作。推进220千伏翟坡变、固城变等工程项目进度。加快卫辉东拴马4.8万千瓦风电、辉县南旋风10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争取河南升辉液化天然气项目和牧野区至辉县常村镇天然气管道工程早日完工。继续推进油气长输管道保护工作。
生态水系方面  围绕三年建成中心城区“5湖4河2渠”生态水系网络,完成赵定河综合治理任务,推进南湖调蓄池和输水管线建成使用,加快推进定国湖、卫源湖建设,凤泉湖完成各项前期工作,启动一期土地征迁,加快人民胜利渠市区段景观改造工程等项目实施。完成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中小河流重点段治理工程和大功灌区节水改造及续建配套年度建设任务,加快推进西坪水库前期工作,争取完成南水北调配套调蓄工程建设。
社会事业方面  重点推进市中心医院东区医院、市健康管理与康复中心、第一人民医院病房楼、市职防所和结防所、县级医院、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幼师新校区、平原幼儿园、石榴花幼儿园、育才小学东校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县级职教中心等民生项目建设,加快职工活动中心、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
城建方面  重点实施定国村、东冀厂、西冀厂、东牧村、新牧村和石牌坊区域、印染厂区域、劳动南街区域8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启动755厂区域、东十里铺等21个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抓好科隆大道东延、牧野大道北延等城市道路和城市供排水管网、城市供热、城市公交、镇(乡)区开发等项目建设。
生态环保方面  重点抓好铁西北、东区污水处理厂建设;积极推进城市清洁河流行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等项目建设。
其他方面  抓好万达城市广场、忆通壹世界、新农村等项目建设。
四、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坚持从供需两侧入手,增强经济发展稳定持久内生动力,保持我市经济较高速度增长。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扩大有效需求重点是要发挥好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坚持优化投资结构,补齐短板,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强力实施“双12”稳增长扩投资计划,促进投资增速回升。一是抓好三大目标。投资目标:从重大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高成长性服务业等领域,谋划实施A类30个和B类110个省重点项目,继续坚持市领导分包、周例会、月督查制度,每周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每月对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排名通报,确保年度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开工目标:把促开工作为重点,确保应开尽开,10月底开工率达90%以上。竣工目标:落实责任,卡死节点,确保应竣皆竣,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二是搞好“四个活动”。观摩点评活动:全力做好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观摩评比和我市每季度组织开展重点项目观摩点评活动。开工活动:每月开工一批重点项目。银企对接活动:有效破解资金瓶颈制约。督导考核活动:深入现场督导问效。三是抓好资金争取和项目谋划。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储备,编制好三年滚动项目库,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重大工程包。抓住国家支持铁路、农村公路、城市建设等领域扩大投资机遇,抓紧谋划上报一批高质量重大项目,争取更多中央投资和专项建设资金支持。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分类施策加快兼并重组。及早做好摸排工作,制定周密方案,加强分类指导,对有意向进行兼并重组的企业加大引导力度,落实并完善相关政策,加快重组进程。对不符合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停产半停产的企业,按照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的原则,逐步实现市场出清。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但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予以支持,推动企业走出困境,做大做强。对涉气、涉水等重点排放企业,结合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整合循环经济、节能环保、技术改造等专项资金,建立以奖代补、奖补后置机制,推动企业提标改造、优化升级,实现清洁生产、绿色发展。二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积极对接、提早研究中央、省关于降成本政策,确保在我市落地见效。积极研究制定我市降低企业交易、人工、物流、财务等成本的具体跟进措施,做好对涉企收费实行清单管理、清理规范中介服务等重点工作,抓好财税、科技、金融等涉企政策宣传,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挖潜,强化综合成本管控,实现降成本、增效益。三是化解房地产库存。继续把鼓励住房消费、加快消化库存作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落实好税费减免、契税补贴、购房补助等财政激励政策。通过实施奖补及信贷支持等政策,引导棚改安置向货币化安置转变。通过实施补贴、个贷支持、创业就业、子女教育、进城落户等政策,促进农民进城购房。四是防范金融风险。继续抓好融资对接,加强融资产品和服务创新,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完善企业担保链风险化解机制,坚决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妥善处理风险案件,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二)推动工业转型增效发展。坚持把产业集群作为主攻方向,突出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推动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一是实施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突出集群、创新、智慧、绿色,围绕特色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现代家居4大支柱产业和电池电动车、生物与新医药、电子信息3大战略新兴产业,建立市级领导分包推进机制,制定专案、明确专人、实行专班,加快推进,力争7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700亿元。突出抓好160个5000万元以上工业结构升级项目,完成投资251亿元以上。各县(市、区)结合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定位,进一步明晰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至少培育壮大1个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二是实施重点领域扩优提质工程。以发挥特色优势、实现局部突破为重点,推动特色装备制造业升级发展;以龙头带动、集群配套为抓手,促进纺织服装加快发展;以绿色安全、知名品牌为引领,推动食品工业增创新优势;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为重点,推动电池电动车跨越发展;以延链补链、降本增效、兼并重组为主攻方向,推进能源原材料工业转型发展。培育壮大家电、家具、生活快消品、时尚用品及家装建材等产业,促进消费品工业提速提质发展。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推动老工业基地改造。三是推动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以全国产业集聚集群创新发展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创新招商模式,推动产业集群式引进、链接式转移,持续实施产业集聚区“1131”集群招商,即每家产业集聚区突出发展1个百亿元产业集群,力争开工建设1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引进3个投资5亿元的项目,实施10个主导产业链项目,提升集群效应。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500亿元。深入推进产业集聚区经济体制、社会体制、行政体制、人事制度等改革创新,明晰权力、释放活力、增强动力。积极支持电源产业集聚区创建“河南省动力电源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四是品牌引领提升质量水平。以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契机,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激励和扶持优秀企业争创政府质量奖、名牌产品和诚信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培育10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推动质量诚信建设,培育10家质量诚信A等工业企业。
(三)推动服务业扩量提质发展。围绕高成长服务业强市建设,加快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突出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实施重点领域突破。以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为引领,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提质;以民生消费为导向,加快南太行国家5A级景区创建步伐,促进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提速;适应产业和消费结构深刻变化要求,加快推进管理、技术、模式和产品创新,创造新供给、发展新业态、培育新产业,加快形成服务业新的增长点。滚动实施8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重点培育14家服务业重点企业和知名品牌,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1%。二是强化载体支撑。持续提升服务业“两区”发展水平,强化商务中心区生产性服务功能,突出特色商业区主题性和专业化发展,围绕“两区”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重点推进国际商务中心等40个重大项目建设,完成投资40亿元。加快推动服务业专业园区建设,突出培育形成一批现代物流、信息及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养老健康等专业性园区,争取新增1—2家省级示范物流园区。三是优化发展环境。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服务业发展有关政策措施,特别是抓好我市促进服务业发展94条政策的落实,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和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的发展。通过改革开放放宽服务业社会资本准入。加强服务业运行监测分析,建立完善生产性服务业、“两区”、电子商务等统计监测体系。
(四)推进农业优质高效发展。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打造优质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着力抓好四项重点:一是实施农业“三大工程”。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新增高标准粮田4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86亿斤以上。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新增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集群1个,市级以上品牌农产品5个。深入推进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争创省级示范点,打造以城区为中心、辐射郊区及周边县(市)的“半小时都市生态农业圈”。二是加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建设。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契机,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重大技术推广,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积极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三是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多规合一,筛选确定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和特色经济园区试点,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种养基地靠近、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剩余劳动力富集地方靠近、特色优势产业向具备优势资源和相应产业基础的地方靠近。四是深化农村改革。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落实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抓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五)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城镇化提速提质发展。一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强化“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双落地”,探索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推动具备条件有意愿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落户城镇。探索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城镇化投融资机制。二是加快郑新融合发展。按照“借势航空港、共建大都市、承担大功能、形成大合力”思路,坚持交通先行、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促进与郑州优势互补、良性互动,与周边地市相互依托、协同发展,促进组合型大都市区形成。依托平原示范区、原阳县城及产业集聚区、获嘉亢村3大片区,编制沿黄经济产业带规划,加快郑新融合,率先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三是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围绕海绵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新老城区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建设的内涵和品质。在加快铁西区域开发的同时,编制完成大东区区域协同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大东区功能定位,加强大东区产业培育,以东带西,形成合力,做大中心城,带动新乡发展。实施城镇基础设施能力提升工程,重点推进城市道路、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水源地保护、供排水管网、公交设施、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强力推进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借助“两区”,抓好县城旧商业街区和城中村改造,提升承载人口和产业转移能力。选择产业基础较好的重点镇,开展示范工程建设,引导农产品加工、特色产业等集聚发展。按照“五规合一”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扩大示范带动效应。四是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完善规划体系,推进多规合一,科学编制县级城市城乡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和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加强对建筑设计、城市风貌的约束和指导,注重彰显城市特色风貌和保护历史文化传承。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
(六)全方位扩大开放招商。以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聚焦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互联网+、新兴产业等领域,推动招商引资向招商与引智并举转变,实现引资与引智双赢。重点抓好3项工作:一是突出集群招商。大力开展招商引智年活动,以世界和国内500强、行业龙头、央企、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为重点,展开一对一,点对点招商;围绕产业链条和图谱中的企业和项目,开展缺链补链招商,全力组织好9月份 “全国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走进新乡暨技术对接、经贸洽谈活动”,争取签约一批重大项目或产业集群。二是突出重点区域。深化与珠三角的合作,承接电池电动车、光电触控、软件等产业。加强与浦东新区及长三角区域合作,承接电子商务、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汽车零部件等产业。以京津环渤海为重点,强化与央企合作,深入推动与中兵、中航、国药等合作。加强与郑州对接,积极承接郑州外迁转移产业。三是强化招商服务。进一步完善和拓展新乡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功能,积极申建平原综保区和自贸区,推动口岸大通关改革。突出抓好签约项目的跟踪、督导和落实,提高签约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
(七)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在积极跟进落实中央、省出台的改革举措的同时,全力抓好具有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的改革任务。一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继续精简审批事项、审批中介事项,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全面建立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完善市级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机制,促进依法行政。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 二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制度。创新PPP项目收益和分配机制,筛选一批有稳定收益的特许经营项目开展示范。按照“直接变间接、无偿变有偿、资金变基金”的投资原则,深化涉企资金基金化改革,构建财政资金运行管理新机制。完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三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按照国家、省要求,加快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改革。推进“营改增”改革,适时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认真落实消费税改革、资源税费改革。做好税收征管体制综合改革工作。四是深化价格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电力、天然气、交通运输、供水、教育、医疗服务、环保等重点领域价格市场化改革。以服务经济发展和解决民生热点问题为重点,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五是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编制《新乡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加快建成信用信息系统平台,建成“信用新乡”网站。初步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对失信主体的约束和惩戒,健全完善诚信建设“红黑榜”发布制度。开展企业诚信示范创建工程活动。同时。扎实推进商贸流通、医药卫生、生态文明、不动产登记、教育、科技、文化、国有企业等方面的改革。
(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双提升,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潜能。一是加快创新载体建设。积极申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动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加强协同创新,促进创新主体打破壁垒开展深度合作,建设各类创新创业载体,积极推进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快培育新乡高新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二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推动华兰生物等企业进入国家创新企业百强试点。重点推进1—2家具有一定技术优势的企业申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新建省级研发中心3家,积极组织新能源电池及电池材料产业相关企业申报省级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组织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5项。三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大中型企业中推进双创,积极培养创新型企业家、制造业首席技术专家。鼓励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创新创业新模式发展,推动科隆等龙头企业依托网络技术发展创客群。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积极引进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在我市设立线上与线下创业基地。围绕经济社会重点领域、重大科技专项,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程。落实和完善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的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九)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坚持治、防、建、管多措并举,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一是狠抓污染治理。结合蓝天、碧水、乡村清洁三大工程实施,以大气和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强力推进燃煤锅炉拆改、机组脱硫脱硝除尘改造。抓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加大农业面源、畜禽养殖等污染防治力度。持续推进城市河流清洁行动计划。二是强化循环利用。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实施一批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积极推进静脉产业园建设。实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降碳行动计划,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三是加强生态建设。加快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绿化工程建设,确保完成全域渠段两侧各100米左右的绿化任务和5个生态游园建设任务。继续推进生态廊道、山区及平原沙荒营造林等重点林业工程,启动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工程,完成林业生态建设19万亩。四是完善管理机制。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建立健全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评价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探索建立排污权、碳排放权等初始分配制度及交易市场。
(十)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加大民生领域支出力度,继续办好重点民生实事,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一是实施脱贫攻坚工程。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编制贫困人口分类扶持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以太行深石山区、黄河滩区、革命老区为重点,积极推动转移就业一批、扶持生产发展一批、扶贫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应急救助一批,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确保实现3.2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抓好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完成省第一批试点2053户7634人迁建任务,压茬推进省第二批试点,力争再搬迁4299户15198人。二是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强就业形势监测分析,重点关注困难行业用工变化,制定应急预案,妥善解决好化解过剩产能中下岗分流职工再就业问题。积极推进各类创业孵化园建设,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快一批劳动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及早谋划项目,争取上级资金,加快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新开工保障房安居工程2862套。三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入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落实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三年攻坚计划、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规划、市区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优化职业教育布局,支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和特色院校发展,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创新优势,助推新乡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工程,加强县级医院、妇幼保健院、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建设。充分利用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及城市空置场所等建设群众体育设施,构建城市15分钟健身圈;推进乡镇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四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坚持依法治市,着眼“双安”、推进“双治”、强化“双基”,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严肃查处食品、药品、环境等领域违法违规活动,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做好信访稳定和安全监管工作,深化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持续开展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创建活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必须继续保持积极有为、攻坚克难,勇于担当、狠抓落实;必须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帮助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摄影作品
最新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