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调查研究

关于加快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7-06-29 丨 阅读次数:

蔡慧敏  郭靖  陈锋  王继倩

 

核心提示:新乡纳入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是荣誉,更是机遇。在全国各地普遍采用土地优惠、税收奖励、人才资助等趋于同化的支持政策吸引下,如何抬高服务视野,延展服务理念,前伸服务触角,优化服务功能,既能体现地方独特、契合创新需求,又能避免政策风险、利于持续发展地走出一条助推自创区自主创新之路,需要地方政府给予全方位思考和多维度研究。

 

一、调研工作简况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建设是我市2017四件大事之一。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安排和刘建华主任的指示,成立了由由人大分管科教文卫工作的副主任任组长,教工委、财经工委、调研室、市委党校等相关单位(部门)的同志组成的调研组。

7月中旬至9月中旬,调研组开展了如下工作:一是全面学习文件,学习全国、省、市有关自创区工作文件,网上了解全国自创区建设经验,吃透精神、武装头脑;二是召开四个座谈会,先后听取市自创办、市直相关部门、一区四园、驻新高校推进自创区建设情况的汇报;三是实地考察三个区,了解红旗区、牧野区、高新区重大双创平台的建设情况和面临瓶颈;四是赴苏南、合芜蚌两个自创区取经,从其建设经验中触发推进新乡片区发展的灵感。随后,根据调研情况撰写了此报告。

二、建设进展情况

(一)政府推进情况

2016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根据省委省政府《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和陈润儿省长提出一顶帽子大家戴的理念,新乡自创区的空间布局从一区四园调整为一核四区多园多点

自创区批复后,省委省政府出台30(《关于加快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豫发(201627])。2016年底,按照上级政策落实、省里意见细化、外地经验借鉴、市级政策融合的原则,我市制定30(《关于加快推进新乡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新发(201632])。20171月,刘尚进副市长主持对30所涉事项进行逐条细化梳理,确定92条具体任务并一一分解到相关单位,目前已经落实任务62项;制定配套政策15件,正在汇编;仍在拟定配套文件15件。201765日至7日,市委书记张国伟带领党政考察团考察武汉东湖自创区,开阔了视野,理清了新乡发展思路。

(二)建设取得成绩。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批复一年有余,新乡片区建设也取得不少成绩。主要有:

1、体制机制有创新

1)行政体制方面。高新区先行先试,对园区行政体制全面改革,实行机构大部制,人员竞聘上岗,不仅筛选出园区优秀管理团队,也激发出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其他园区也积极参考和借鉴经验,经开区改革方案正在拟定当中,预计11月份有所推动。

2)管理模式方面。经开区探索管委会+企业园区管理模式,从企业选聘高管参加园区事务管理,力求打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协作瓶颈,既快速、准确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又利于管委会尽职尽责、全力支持,共同推动园区企业发展、产业壮大。

2、配套政策在完善

1)高新区方面。高新区密集出台多项政策,从企业上市、科技创新、产业引导等多方位扶持企业发展,如:对成功上市或在不同层级资本市场挂牌的企业,给予一次性50200万元财政奖励;对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研发平台,分三年给予科技创新券额度1050万元的支持;对征地类项目,按照实际发生固定资产投资额度的1%5%给予支持;对不同级别项目,给予相应10万~200万元资金奖励。

2)其他区、院方面。红旗区拿出科技资金755万元,对全区在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研发平台、高新科技等方面成绩突出的创新发展先进企业给予重奖,已受益企业13家。科技学院更新《河南科技学院成果管理办法》,资金奖励比例高达70%,新办法实施后,已实现成果转化3个。

3、人才招引显成效

1)驻新高校层面。河师大2017年培育国家级创新团队1个,已通过教育部验收并获滚动支持计划。招引省级人才和团队10个,包括:2项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3项河南省高校科技团队和5项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引进来自白俄罗斯以及中科院百人计划等国内外专家8名,团队2个。

2)各级政府层面。红旗区打造引进一个团队,落地一个项目,做成一个产业政策,上半年新引进包括国家两院院士、欧美院士、国内及留学归国博士等为主的4个专家团队进区创新创业。

市人才办正在制定人才招引实施细则,让更多人才(团队)招得来留得住,助力新乡发展。

4、重大平台成规模

1)企业层面。截至20177月,我市拥有企业技术中心84家,其中:国家级6家(新飞电器、金龙铜管、华兰生物、新航集团、科隆电器、河南心连心),省级78家。争取工程实验室36家,其中:国家级1家(高远公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4家(中科、河师大、拓新生化、华隆),省级工程实验室30家,市级工程实验室1家。争取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2家。

2)高校层面。驻新高校拥有研发平台数量超过30个,其中:河师大在2017年针对我市科技创新重点产业,获批2个省级科研平台(河南省有机功能分子与药物创新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教学资源与教育质量评估大数据工程实验室)。新乡学院有协同中心一个,主要致力于人体生物材料再造、干细胞治疗。河南科技学院借力茹振刚教授团队,正积极筹建中国第一个小麦产业技术研究院。

另外,红旗区百合光电新型研发机构致力于光学原气件的研发销售,已实现成果转化产值1100万元,预计今年能达到3000万元左右。

5、投资融资多渠道

金融局以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为主题,邀请省内外私募股权及产业基金投资机构60余家参加,拉动股权融资。目前瑞诚科技、新能电动车等高新技术企业股权融资项目已累计签约约3.5亿元。

科技局设立新乡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基金(母基金)”1亿元,下辖4支投资类子基金,分别用于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器人产业、智能手机。

高新区新设科技创新创业基金,总规模3.3亿元,另设有河南先进制造业基金、新乡新材料子基金等。

6、产业谋划多方位

1)军民融合产业方面。河南省(新乡)军民融合产业基地落户新乡,成为全省第三家、唯一省字号的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2)产业转型升级方面。20174郑洛新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落户新乡,成为我市产业转型攻坚的国家级平台。省工信委、省人社厅、省教育厅在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揭牌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成为我省第一个智能制造实训基地。

3)新兴产业培育方面。一是推动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20176月,我市大数据产业园区获批省级18家大数据产业园区之一。借助华为云计算中心、软通动力等大数据企业落户,预计未来十年,我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模可达300亿。二是打造3D打印产业体系,与卢秉恒院士团队组建河南3D打印产业技术联盟;与西工大等共建增材制造材料及零部件服役性能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新乡学院组建全国第一个本科层次的3D打印学院。

7、校地合作共发展

目前,新乡市规模以上企业90%以上以校企联盟或共建实验室等形式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

科技局根据我市高校资源优势,大胆探索校地协同引进人才模式。

教育局组织三批驻新高校170多名专业人才到100多家企业挂职,挂职企业已产生多项技术专利和科技成果。

牧野区探索促进企业与学校合作共建培育优秀毕业生的发展方式,区财政按照每个新入职学生每月1000元,给予招聘当地优秀毕业生的企业以补贴。

三、急需解决问题

(一)推进工作不够强劲

1、体制机制方面。从自创区推进情况来看,某些市直部门存在等靠要的被动现象,各相关自创区有关单位没有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敢担当、转作风、争一流的工作劲头稍显不足。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都自认是协同部门,无专人专班,无专管职责。领导小组与各区工作对接尚显不足。

2、工作督导方面。尚未出台主体责任监督、工作推进监督、绩效评议监督等考核倒逼机制,安排工作靠会议、督导进度靠通报,缺少全面、及时、准确的严格机制应对工作中的好与坏、快与慢、勤与怠。

(二)发展意识不够长远

1、长远意识有待加强。自创区建设对新乡发展至关重要,应站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的格局,来审视和定位新乡长远发展。我们还存在着习惯于纵向比较,满足于短期目标,缺乏为新乡发展谋长略、求长盛的战略眼光。

2、先行先试还需加力。新乡经济发展应树立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具备示范区先行先试的胆略,不能有政策时求稳妥,没政策时等靠要。比如:对一些重大人才(团队)的招引,在人才细则没有出台之前,宁愿人才流失也不一事一议;对一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面对各项繁琐审批事项,不敢突破常规、特事特办,甚至像国家电池质量检测检验中心这样为数不多的国家级检测平台,还端着金饭碗要饭吃,使优质资源不能取得高收益,也限制了其快速扩张和辐射作用的发挥。

(三)政策服务不够及时

1、政府主导层面。自创区批复已一年有余,政策出台慢半拍,导致宏观有余而操作不足,方向明确而政策滞后。比如:工业用地与科技用地的规划建设指标要求差别很大,省政府允许地方出台过渡政策,但我市至今未出台实施细则,直接影响科技型企业的落地和建设发展。再如:红旗区虽然下发支持3D打印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但与安徽、广东等地相比,明显过于粗放,难以操作。合芜蚌与郑洛新自创区同期批复,芜湖市于今年5月各项具体实用的政策措施已全部出台。(附件1:芜湖《科技创新政策汇编》目录

2、发展需求层面。科技创新靠什么?靠人才!但目前我市关于人才(团队)引进的系统性政策迟迟没有落地,存在高端人才引不进、现有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影响自创区的发展。市属的新乡学院,也由于市里配套政策出台滞后,致使其在与驻新其它省管高校的人才招引等方面丧失了比较优势。

(四)产业发展不够优化

1、优势领域不强壮。华兰生物、白鹭化纤绿色纤维等重量级产业项目,虽属我市鲜明的比较优势,但放在全省、全国看,力量不够强,体格不够壮,尚未真正成为具有话语权的行业翘楚,也未发挥引领附属产业的带动力量。

2、发展布局不合理。平台、基地发展同质化,比如:红旗区和高新区都发展大数据,红旗区和经开区都力推3D打印,牧野区和凤泉区都有电池电动车产业园等。统筹不力,发展无序,只会无谓耗费有限资源。

3、口岸建设不突出。新乡海关已成立四年,但口岸建设迟迟跟不上,众多跨境企业无法享受大通关”“单一窗口制的便利与优惠,既不利跨境电商类企业落户,又不利本土外贸企业出口,使得我市开放程度长期走低,贸易在本地、数据在他乡,持续为他人做嫁衣,十分可惜。

四、几点对策建议

此次调研发现,虽然苏南自创区、合芜蚌自创区各有区位差异和发展特点,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确有许多值得新乡片区建设学习、借鉴之处。

(一)党政挂帅,谋略长远

1、实施一把手工程。一把手工程不只是第一把手挂名,而是最高决策者以强烈的意愿和责任,披挂上阵,亲自投入,虽不需关注细节,但必须把控关键。一把手工程也不只是政府一把手,也包括部门一把手、企业一把手、高校<span style="FON

摄影作品
最新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