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县区人大 |
深化双岗建功 赋能高质量发展发布时间:2025-11-03 丨 阅读次数:
新乡县人大常委会 近年来,新乡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通过党建引领、平台赋能、机制创新、典型带动,推动人大代表在乡村振兴主战场、产业发展最前沿、基层治理第一线担当作为,走出了一条具有县域特色的代表工作新路径,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人大力量。 一、党建引领把方向,凝聚强大合力 新乡县人大常委会坚持党对代表工作的全面领导,构建“四抓四促”工作体系,推动代表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一是抓顶层设计,促政治引领。及时向县委常委会汇报“双岗建功”工作重点,制定《实施方案》,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进度清单”,确保活动方向不偏、力度不减。二是抓能力提升,促本领增强。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训体系,通过在融媒体开设《人大代表讲堂》,组织县乡两级人大代表500余人进行集中培训,开展实地视察等,确保代表履职能力显著提升。三是抓示范带动,促整体推进。发挥陈来胜代表工作室示范引领,在全县推广东大阳堤村“1468工作法”,发挥人大代表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中的作用,朝阳社区作为县党员干部培训中心现场教学点,已接待学员200余期,3万余人,形成“一村带多村、一业带多业”的示范效应。四是抓管理考核,促责任落实。建立“月汇报、季督查、年考评”机制,对代表履职情况实行积分管理、公开晾晒,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代表参与率、履职率均达100%。 二、平台赋能强载体,打造“立体矩阵” 新乡县人大常委会创新构建履职平台体系,打通代表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一是建强“主阵地”,架起“连心桥”。充分发挥翟坡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省、市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和七里营镇五星级人大代表联络站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入开展“代表接待日”,推动提升全县代表联络站的建管用水平。翟坡镇人大主席团把代表分成6个小组,搭建代表与职能部门的联系平台,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切实解决民生难点问题。二是搭建“服务台”,助力“加速度”。以振动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振动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推动校企合作,促成高服机械与新乡工程学院共建创新平台,助力全县振动产业年产值突破15亿元,擦亮新乡“振动之都”金字招牌。三是创新“主渠道”,宣讲“零距离”。组建“小院课堂”人大理论宣讲团和6支志愿服务队,以市人大代表李莹牵头的宣讲队伍深入全县178个村,创新推行“理论星火+难题会诊”,既讲人大理论又解民生难题。“小院课堂”作为流动的人大代表联络站已成为代表履职的新平台。目前已开展宣讲近200场,受众6万余人,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三、代表履职显担当,书写“精彩答卷” 新乡县人大常委会引导人大代表既当好“人民代言人”,又当好“发展排头兵”。一是推动产业振兴。县人大代表贺占胥推动振动产业升级,企业年纳税1700万元,捐资百万元助学助老助困,支持乡村建设,彰显企业社会责任。县人大代表刘海龙创办封头制造企业,严控封头制作工艺流程,以“品质如金”的工匠精神,擦亮新乡县不锈钢精密封头品牌,跻身行业龙头,带动就业300人。二是促进乡村振兴。市人大代表马海平培育紫粒黑小麦“新平1号”,亩产突破600公斤,推广种植3万亩,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市人大代表张延梅创建“阳光玫瑰”葡萄产业联盟,带动农户300余户,发展种植基地1800余亩。市人大代表姜磊打造大召营村文旅产业,建设画家部落、研学基地,带动就业500余人。三是探索基层治理。省人大代表张泽桥首创的“村民代表提案制”,有效破解了农村社会治理中科学决策、矛盾化解、服务群众、权力监督等难题,成为基层治理创新典范。 四、机制创新添活力,构建“长效机制” 新乡县人大常委会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长远,推动代表工作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一是数字赋能,管出高效率。实行人大代表履职积分制,实现“一人一码”。将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参会、调研、提出建议等情况纳入积分管理,作为评优评先重要依据。二是建议办理,办出高质量。把好建议质量关,创新“三见面”机制,承办单位与代表“办前沟通意图、办中协商方案、办后回访评价”,并通过主任接待日活动对重点建议进行督办,代表建议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三是典型宣传,树出好榜样。开设“代表风采”专栏,对21名典型进行宣传报道,编印优秀代表事迹宣传册300余本,代表事迹被省内多家媒体报道,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
最新文章|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