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人大代表买世蕊:为民建言的“高产”代表

发布时间:2020-05-28 丨 阅读次数:

路传良 凌波

“河南代表团提交大会42件议案,其中我领衔提交了20件。”5月26日,全国人大代表、新乡市糖业烟酒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买世蕊说,除了议案,她还提交了23件建议。不仅如此,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按照代表议案建议“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的要求,印发18件议案的《全国人大代表议案选编》,供代表在准备提出议案时参考。买世蕊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制定彩票法的议案”被编入此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代言,为人民发声,是人大代表的责任和义务。买世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30年如一日,察民情、听民声、顺民意、聚民智、解民忧,夯实人大工作的群众路线,被群众誉为“高产”代表,先后提交议案建议500余件,50余万字。

作为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买世蕊曾连续10年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关于加大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政策支持力度的议案》,总结了黄河滩区百姓生活的难处:吃水难、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出行难、用电难。这名敢为百姓鼓与呼,将群众冷暖挂心头,把群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人大代表,一个议案连续多年提及,直到问题解决。

根据2017年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河南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的通知》,2020年河南省要全部完成24.32万人整村外迁安置的搬迁任务。听到这个消息,买世蕊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她说:“尽管我提的议案得到了落实,但是距离老百姓的期望还有差距,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在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买世蕊根据党中央关于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关精神,提交了“关于在新乡市平原示范区打造国家级黄河文化产业示范区的建议”。针对作为拥有黄河文明中心、黄河文化宝库的河南,通过将文化与产业有机融合,形成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展示和体验示范区,实现文旅融合发展,谋划打造国家级黄河文化产业示范区,让黄河文化“实”起来、“活”起来,承担起弘扬黄河文化的国家使命,推动黄河文化创新性发展,让母亲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买世蕊不仅把百姓的心声带到了全国人代会上,她还结合我国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但近年来网络上曝出的虐待、虐杀动物或传播动物施暴信息等事件频频,引发民众强烈愤慨大声疾呼。5月24日,买世蕊表示:“我国虽有‘护生’的伦理道德基础,却没有反虐待动物的系统立法,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出一部适合我国国情的反虐待动物法。”

买世蕊是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新乡市城市文明代言人。她一直坚持扶危济困,投身公益事业。在新乡市,买世蕊还有两个“角色”:一是100多位孤寡老人、老红军的“女儿”,二是500多名留守儿童的“妈妈”。自2004年开始,买世蕊就在卫辉市后河镇成立了“世蕊春蕾女童班”,帮助40名家庭贫困的山区女童走进校园,并一直资助她们到高中毕业。后来,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她开办过多期“世蕊爱心班”。16年来,她帮助过的孩子有1000余人。“有一名学生,当年辍学在家帮助妈妈打烧饼,现在是浙江工商大学法律系的高材生,享受浙江省政府奖学金,刚刚被保送上了研究生。”买世蕊高兴地说,一个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往往会改变一个甚至几个家庭的命运。

针对教育问题,在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买世蕊认为,大力发展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之举。她建议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高质量的教育。同时,买世蕊还提交了公共场所禁烟、毕业生就业、立法听证、传承孝文化、全民阅读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建议,从制度、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努力为人民建言献策。

“高产”代表买世蕊心里始终想着人民、装着人民,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百姓所望、人大所向;坚持在为民履职中践行社会责任,实现自身价值。

“当代表,就要不负人民重托,发挥好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买世蕊动情地说。

摄影作品
最新文章|更多